
又到了用藥旺季,多地再次曝出假冒偽劣農藥坑農害農事件。農藥打假持續(xù)多年,但年年都有農戶被忽悠,原因在于制售假農藥的方式、渠道發(fā)生了改變。
今天,我們通過典型的7種假冒偽劣農藥案例進行分析,希望農藥使用者,尤其是種植戶認清假冒偽劣農藥的“套路”、見招拆招,避免上當受騙。同時,給那些還在制售假冒偽劣農藥的企業(yè)和經銷商一個告誡,2017年新版《農藥管理條例》出臺,農藥生產、經營有了更嚴格的規(guī)定,查處也更加集中、更加嚴厲,再不收手,必自食其果!

套路一:以假亂真
當前農藥造假技術“高超”。
近日,拜耳打假團隊聯合公安機關搗毀了一個位于河南的制假、售假黑窩點,抓獲犯罪嫌疑人1名,查處標為拜耳、陶氏杜邦、先正達等多種假貨,涉及拜耳安泰生、拿敵穩(wěn)、霉多克等產品。經查明,該窩點具有很強的生產能力,產品包裝制作工藝較高,與拜耳真品幾乎無差別。
去年9月,江蘇省徐州市鼓樓公安分局也查處了一起類似的制售假農藥案件。經查,嫌疑人購進價格低廉的殺菌劑及輕質碳酸鈣等,假冒杜邦、先正達、拜耳等多個品牌的藥劑。該案件中查獲的假農藥外包裝仿真度很高,有一些還印有防偽碼,還有一部分產品以刮碼的形式銷售,并配套有正品的說明書等,足以以假亂真。此次查獲的假冒產品涉及康寬、阿米妙收、拿敵穩(wěn)等多種知名農藥產品。案件繳獲假冒品牌農藥約10萬袋,案值高達百萬元,抓獲犯罪嫌疑人4名。

套路二:全鏈條作案
與小窩點、小作坊、打一槍換一地的制假售假模式不同,近年被破獲的大案,不少已形成假農藥生產、運輸、經銷全鏈條作業(yè),且作案地點分布多省市,案情盤根錯節(jié)。
2017年7月,哈爾濱鐵路公安處偵破的“4·8”特大制售假農藥案就是一起典型案例。哈爾濱鐵路公安與內陸港派出所民警查緝發(fā)現,港區(qū)內多家物流公司運輸、存儲的大量農藥外包裝極粗糙,疑似偽劣產品。
偵查員對內陸港涉及該農藥產品的6家物流公司進行走訪發(fā)現,其中一家名為快達物流發(fā)貨數量最多。經檢測,該物流公司承運的6種農藥均為不合格產品。偵察員進一步調查發(fā)現,快達物流承運的偽劣農藥分為山松和烯草酮兩種,農藥到達快達物流后再通過其他物流公司流轉,主要銷往黑龍江省內各地。偵察員再進一步追根溯源發(fā)現,涉案的偽劣農藥均系神威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受山東省棗莊市蘭氏中質種業(yè)科技發(fā)展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蘭氏公司)委托生產,蘭氏公司在北京有自建工廠。北京中農研創(chuàng)高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中農研創(chuàng)公司)作為偽劣農藥的代理商負責銷售,分別向神威公司和蘭氏公司提出發(fā)貨申請,由上述兩家公司將農藥發(fā)送至快達物流,再由快達物流按中農研創(chuàng)公司提供的分發(fā)明細,通過其他物流將偽劣農藥流轉至省內各地分銷商處。
案件偵破時,在北京、棗莊、哈爾濱等地抓獲涉案嫌疑人8名,扣押偽劣農藥4000余箱,搗毀山東棗莊、北京制假工廠2處,涉案偽劣農藥價值3000余萬元。

套路三:添加隱性成分
添加隱性成分是農藥造假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2016年7月1日起國家停止百草枯水劑在國內銷售和使用之后,百草枯成為假冒偽劣農藥隱性添加的“熱門”成分。
農業(yè)農村部2017年農藥抽檢結果顯示,非法添加百草枯問題突出。抽檢的197個滅生性除草劑水劑中,非法添加了百草枯有效成分的產品有17個,占8.6%。其中,在84個敵草快水劑中,有15個非法添加了百草枯,占17.9%。
近期,湖南省寧鄉(xiāng)市農業(yè)局公布的行政處罰決定中就有這樣一起案例。寧鄉(xiāng)市白馬橋鄉(xiāng)樂田農藥經營部經營的火老鷹牌敵草快,標注生產單位為廣西匯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標注的有效成分含量為200克/升敵草快。抽樣送湖南省化肥農藥質量監(jiān)督檢驗授權站檢驗,結果敵草快未檢出,該農藥成分為百草枯。
與化學農藥相比,生物農藥往往用量大、見效慢、價格偏高。為了推動銷售,有經營者在生物農藥中非法添加氯蟲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等高效農藥,還有克百威、氟蟲腈和水胺硫磷等禁限用化學農藥。

套路四:售假盯上網絡
電商平臺、QQ群、微信群等互聯網平臺正在成為販賣假冒偽劣農藥的重災區(qū)。網售假冒偽劣農藥往往較真品便宜不少,一些貪圖小利的零售商或農戶因此上當。
2017年,巴斯夫作物保護部協(xié)助行政執(zhí)法機關處理了一起零售店銷售假巴斯夫百泰案件。零售店認為百泰銷路好,以低價通過某大型網絡平臺購入貨物。觀察外包裝,該“網售百泰”與正品差別并不明顯,普通消費者較難分辨。工作人員用“網售百泰”與巴斯夫提供的百泰樣品進行的溶解試驗顯示,“網售百泰”的顏色、品質和穩(wěn)定性均有相當大差異。經巴斯夫查詢產品包裝標記的生產批號發(fā)現,該批網售產品系偽造。經鑒定,“網售百泰”有效成分含量為零。
據了解,假冒偽劣農藥有3個銷售渠道:嫌疑人通過某寶的網店零售,售價與正品相當;嫌疑人加入農資QQ群等群發(fā)廣告,等待買家上鉤;嫌疑人批發(fā)給小經銷商,價格為正品的3~5折。

套路五:展會公開侵權
制售假農藥往往自知理虧低調行事,但近期的一些案件中,有的制售假冒偽劣農藥的企業(yè)竟然以展會等為契機公開宣傳。
江蘇省農藥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就碰到了這樣的事件。氰烯菌酯是該公司自主創(chuàng)制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殺菌劑,防治小麥赤霉病、水稻惡苗病的效果獲市場認可,國內外沒有同類產品。該公司2016年參加某行業(yè)展會時發(fā)現,一家名為“美國·弗朗克生物科技(西安)有限公司”的展位在銷售一款含有氰烯菌酯的復配制劑產品。氰烯菌酯一直處于專利保護期內,且未授權給這家公司。江蘇省農藥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當即現場取證并付諸法律措施。

套路六:跨境銷售
近些年,海關截獲的出口假冒偽劣農藥案件也時有發(fā)生。某跨國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公司每年在海外截獲的中國產假冒農藥有數百噸。近兩年最有代表性的是“寧波3·31特大跨境生產、銷售假冒注冊商標農藥案”,該案件被稱作農資版“湄公河行動”。
2016年3月,寧波海關在日常監(jiān)管中發(fā)現出口至柬埔寨的假冒品牌農藥線索,寧波市公安局經偵支隊經大數據分析研判和線下縝密偵查,在阿里巴巴平臺治理部的支持下,經層層抽絲剝繭,搗毀了國內制假生產窩點3處、繳獲灌裝機7臺,摧毀制假生產流水線9條。2016年7月,在“湄公河之劍”跨境打擊知識產權犯罪行動中,一舉抓獲藏匿于東南亞某國的重要犯罪嫌疑人邱某某。該犯罪團伙在境外多年經營設立的一處大型制假倉儲窩點被兩國警方聯合摧毀。通過跨國、跨省多部門聯動,共查獲假冒國際品牌農藥超過25噸,各類假冒農藥注冊商標標識200余萬件,涉案犯罪金額1650余萬元。

套路七:超范圍售藥
2017年新版《農藥管理條例》對農藥經營使用進行了規(guī)范。新條例規(guī)定:“農藥使用者應當嚴格按照農藥標簽標注的使用范圍、使用方法和劑量、使用技術要求和注意事項使用農藥,不得擴大使用范圍、加大用藥劑量或者改變使用方法”。
近期重慶某經銷商超作物范圍售賣農藥,被判定為售賣假農藥。重慶一葡萄種植戶從經銷商毛某處購買了霜脲·錳鋅殺菌劑防治葡萄病害。按配比方法噴灑后病害未改善,反而出現了葡萄潰爛脫落,損失達1500公斤。該農戶與經銷商溝通未果,遂訴至法院。經查,毛某出售的霜脲·錳鋅殺菌劑外包裝對施用范圍標識為黃瓜,防治對象為霜霉病,而內部小包裝的使用常識標識有主治葡萄霜霉病。可該霜脲·錳鋅殺菌劑的登記信息,作物范圍僅為黃瓜。法院認定毛某出售的農藥霜脲·錳鋅殺菌劑針對葡萄為假農藥,并因銷售超過主管部門登記的防治范圍的農藥,造成農戶種植的農作物損害,應承擔侵權責任。法院依法判決毛某賠償經濟損失1.2萬元。



